传统观念里,家长和老师是教育这条线的两端,中间是孩子。
家长找老师,与老师找家长,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情绪:
家长主动沟通老师,双方的情绪都比较平和,可以聊的面就很广。比如:了解孩子在学校(幼儿园)的近况;主动跟老师说一下自家孩子的优缺点;解决一下孩子遇到的问题(饮食、与小朋友的关系之类的)。
而老师找到家长,不管老师是以什么样的目的或者想要沟通什么问题,家长这边的心态往往是毛毛的。沟通多半也只能是就事论事,还闹个心里犯嘀咕。
所以说,家长找老师必须主动、频繁、热情。跟老师建立好一个良性的沟通渠道,是让孩子有一段美好的幼儿园经历的基础。
那么有的家长就要说了,老师也是人,你找她聊的太频繁,人家不会烦吗?我这工作也挺忙的,等有时间沟通了,人家可能都休息了。找不到好的沟通时机。
1. 接送孩子的时候
显而易见,这是最直接的沟通机会了。老师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,而你没有杂七杂八的事情缠身,孩子又在身边,有啥问题,速战速决。
沟通方式:只指主题、开门见山。
切忌东拉西扯,搞“婉约派聊天”。老师不止操心你家一个孩子,独占老师的时间不仅可能让老师不耐烦,也会引起其他家长的不满。
2. 亲子会、幼儿园安排的公开活动
这种公开见面会,老师的状态都会比较好。可以正好借着这种机会,拉进家长、孩子、老师之间的关系。
沟通方式:全面细致、有条不紊。
因为这种机会比较难得,幼儿园毕竟不会天天举办这种活动,所以问题要提前准备,比较尖锐的,还要提前打好腹稿,选择比较平和的措辞沟通。严重的问题,尤其是掌握一定证据的负面事件,要有录音准备。(小概率事件)
3. 与老师预约时间
一些家长为了图方便,经常在微信上直接询问老师情况。尤其是有些家长动辄还会发60秒的长语音,这对人很不尊重。而且现在的幼教,年龄普遍都不大,这种连中年人都讨厌的沟通方式尽早摒弃掉为好。
跟老师约时间沟通,可以把时间线拉的长一些,把主动权交给老师。同时也给自己一些回旋的余地,提前安排好个人事务。
这种沟通方式的优点是1对1,聊的会比较深入透彻,也不会有其他家长干扰到自己的节奏。条件允许的话,也可以约到咖啡馆等比较适合聊天的地方。
前面我说过,无论哪种时机,天南地北的扯都是不合时宜的,除非你和老师足够熟悉。
不知道问什么的家长,我根据身边家长以及一些网上的分享总结出一套万能问题模板,必要的时候可以拿来直接套用:
- 孩子每天情绪怎么样?
- 孩子在幼儿园有固定的玩伴儿吗?
- 讲话多不多,什么事情上最爱发言?
- 孩子最喜欢什么课程,什么课程表现最积极?
- 孩子幼儿园集体活动表现怎么样?积极主动吗?注意力集中吗?敢表现吗?
- 孩子在自由活动和玩耍时候,都玩什么,喜欢什么玩具、什么游戏?
- 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怎么样,包括喝水、吃饭、睡眠、上厕所等等?
- 孩子在幼儿园完成任务、自理方面怎么样?
- 老师觉得孩子哪些方面比较好、哪些习惯我们回家需要注意培养?
- 在配合幼儿园学习上,有没有什么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?
- 我们能给班里、幼儿园哪些支持?
- 我们作为家长能为全班的小朋友做点什么?
1. 不必卑躬屈膝,也万不可居高临下。
我身边不少家长非左即右,特别爱走极端。有些人在单位是个小领导,平时吆五喝六习惯了,跟老师沟通时免不了打着一副官腔。有些老师涵养好,不跟你一般计较,你打官腔,人家就也说点冠冕堂皇,不疼不痒的东西。能聊到本质才见了鬼了。
卑躬屈膝也是一样,老师会觉得不自在,而不是看你卑微的样子,给你家孩子多一些照顾。
彼此尊重就好,平时跟公司客户什么样,跟老师也就什么样。某种意义上来说,家长和老师之间还真就是商业互惠关系。适度的赞扬,可以推进沟通的进度,也能提升彼此的愉悦感。
2. 不必装腔作势大聊自己多有本事,也没必要为了拉进关系打听八卦隐私。
要有分寸。还是那句话,正式又重要的商业场合,你会选择吹牛叉和聊八卦吗?聊孩子就行。
有一点很重要:不要乱提改进意见!不要乱提改进意见!不要乱提改进意见!
你不是什么大官,没必要在幼儿园挥斥方遒。老师的权限是有限的,那些不着调的改进意见留着自己工作上用。
大原则是,客观中立,有理有据。
什么问题都要有一说一,在事实的基础上小小发挥一下。不要漫无边际、信口开河。
有些家长夸老师时,把自己职场上溜须拍马那一套用上了,老师只能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,心里指不定怎么想呢。
小技巧一定要建立在大原则之上,才能发挥效用。
1. 肯定老师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
2. 把孩子的进步多归功于老师的教导
3. 适度地对老师提出要求
4. 评价自己孩子时,要多自谦少自满
总而言之,诚意+尊重、信任+谦虚和一些分寸感,抱有感恩之心,一定可以让你们沟通顺畅,对宝宝更有利。